1月14日,半導體板塊領漲兩市,數據顯示,光刻膠、國家大基金、中芯國際概念板塊漲幅居前。芯源微、滬硅產業-u、賽微電子、清溢光電等個股股價實現暴漲,漲幅均在10%以上。
當天,半導體細分領域汽車芯片同樣表現突出,中國汽研、申達股份均實現漲停,中鼎股份、中穎電子、科博達等個股則漲幅居前。近期,汽車芯片漲價掀起行業漲價潮,并引起官方關注。
1月13日,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發表了對汽車產業芯片匱乏的看法,他表示:“芯片短缺從12月份下旬開始,對2021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會對二季度產生影響?!?/p>
解決車用芯片短缺問題,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廠商加大生產速度,二是行業提價?!皾q價”已經成為車用芯片的一大關鍵詞。長期跟蹤科技股的投資者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半導體供需失衡,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于供應緊張的局面,汽車芯片漲價確定無疑。而就整個科技股而言,智能汽車將是2021年最大的風口,同時,5g作為科技股里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尤其值得關注。
2021年半導體將持續供應緊張
汽車芯片領域的漲價確定無疑
《紅周刊》:我們看到,近期科技股領域的半導體相關個股如韋爾股份、卓勝微等龍頭公司均創下歷史新高,您認為半導體板塊走強的邏輯是什么?
@唐史主任司馬遷:半導體板塊回調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年了,一些2020年估值炒得很高的股票近期并沒有上漲,所以其內部其實是有分化的。在大部分個股持續下跌過程中,少部分個股創新高的邏輯有以下幾種,一是從國內視角看有國產自主替代的需求。二是從全球視角看,半導體從2017年底、2018年初就開始了去庫存的周期,此后由于疫情影響,導致供給跟不上,而電子化需求又有所上升,還疊加汽車電子化轉向等因素,導致半導體庫存非常緊張,至2020年底就進入了庫存很低的狀態,尤其是8英寸和12英寸為代表的晶圓,已經非常稀缺。這直接導致行業供需失衡,現在有些企業2021年的訂單排單已經排到好幾個月以后,它們甚至打算春節時給工人三倍薪水,但即使把人留下來算上春節期間搶的產能,依舊要排單排到5、6月,可見供需失衡程度?,F在即使是現金拿貨都拿不到了,如果是預付款(已經下單,企業也接受了訂單),則可能要等到4月份以后才被接收。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這些代工廠非常清楚,接下來的漲價確定無疑,但具體什么時候漲價還不確定,都在等行業龍頭漲價。
供需失衡并不是簡單的需求旺盛,而是供應鏈不穩定,加上下游的企業本身并沒有多少庫存,導致它們很恐慌,必須補庫存。從出貨企業的角度講,除了生產商還有中間商,這些中間商根本無法提升庫存,反而是不斷在消耗庫存。因此,在需求很旺盛的基礎上,還根本拿不到貨,單子就越下越大。按照目前的景氣度看,半導體研究員預期補庫存的周期要持續兩年,打個折扣的話,持續一年是可以肯定的。這意味著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于供應緊張的局面,尤其是igbt這類汽車用的較多的芯片,本來廠商就少,中低端產品也不多,供需失衡局面則更加嚴重。反映到資本市場,一些標的如華潤微、華虹半導體、捷捷微電、揚杰科技等都是這個上漲邏輯。
當然,還有很多半導體企業之所以走強,除了供需不平衡因素,還與自身的成長邏輯非常好有關系,比如被納入上證50指數的韋爾股份,雖然近一年股價漲得多,但成長性也非常好,即使市值已經很大,但本身還是一只成長股,這從企業的研發、產品、訂單增量等都可以看出來,因此市場還是以成長股的估值模式對其進行評估。再比如瀾起科技、聞泰科技等也屬于這類真成長標的,抗跌性也很強。
此外,機構抱團也是半導體公司股價走強的一大邏輯,同時這也是近期很多大市值公司走強的一致邏輯,也就是各種“藥茅”“糧茅”“豬茅”等的市場共性。但凡是能跟“茅”沾上邊的,都是基金產品的必配品,也就是由市場產品結構、資金結構導致的。
5g是科技股里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
2021年5g最大的機會主要在集成方面
《紅周刊》:目前申萬通信板塊pe(ttm)為37.15倍,低于2010年至2019年44.80倍的十年均值。而且半導體和5g調整半年之久,2021年是否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唐史主任司馬遷:5g是目前整個科技股里被低估得最厲害的板塊。工信部預計2021年建設基站60萬臺以上,但這并沒有包括廣電系,事實上廣電手上也有5g牌照,而且其覆蓋的國土面積范圍較廣。2020年底廣電表示,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95%的國土面積,這樣算下來會有相當的份額。按照一些“沒有負擔”的專家的預測,2021年基站要達到100萬臺以上。這里面應該還沒有包括室內加強的小天線、wifi 6設備以及交通部路測方面的設備、工業互聯網的專網建設等等。因此,從整體的設備采購看,2021年主設備商能拿到的份額會比2020年高。海外市場方面,因為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因素,2020年是最緊張的時候,但由于我們的技術更好、產品更便宜,遲早會形成預期差。
從技術的角度看,關于5g的發展大多數人都放在觀察設備商上,但實際上,我認為2021年的機會主要在集成上。比如??低暰褪且粋€典型,它以前主要是賣攝像頭的,但是ai技術足夠強,且中臺足夠好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賣安防服務、各種產品服務,其實賣的就是“產品包”了。好比監控一家工廠,以前需要安裝攝像頭、一堆中控設備、寫好程序等等,但現在這些都不用了,買了??档臄z像頭,它在云端就可以把這些問題都解決。
因此,未來5g的應用,肯定不是用來做手機的,而是改造一個行業方面的應用,關鍵是怎么讓應用的門檻降低,這是2021年5g最重要的預期方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這些原先的運營商很難同時面對100個甚至1000個行業的需求,而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就會重點在某些領域去推進這些方面的應用,比如華為現在就會跟最老的煤炭、鋼鐵等重資產行業合作,對其進行改造,因為改造最老的行業,其商業利潤產生的彈性是最大的。面對海量的中小型企業以及千奇百怪的產品需求,集成商發揮作用的機會就來了。
孔令峰(鑫然投資董事長):進入2021年,半導體和5g市場出現一些向好的“信號”,比如中芯國際港股近期股價大漲,有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對中芯國際成熟制程可能進行放開,這塊放開的話,那么有些領域就會受益,比如電信、能源、石化等領域,因為它們更多是使用成熟制程而不是3納米、5納米這樣的先進制程。從這個角度看,制約2020年半導體和5g的最大因素,在2021年可能得到邊際好轉,整個行業或板塊可能會邊際向好。
具體到投資上,5g真正的標的并不多,類似中興通訊這樣的龍頭值得長期跟蹤,而偏上游的比如生益科技,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業績表現都還不錯,最近行業也在漲價。而半導體的細分領域非常多。目前中國自主可控有三條主要路徑,一是華為海思的arm架構,還有中國長城的飛騰也是arm架構,另一個是中科曙光的海光,實質上還是x86為主的海外技術路徑。最近,蘋果推出的首款芯片使用的也是arm技術,這個技術廣受關注。目前國內呼聲最高的是華為和中國長城,但因為華為還面臨外部壓力,中國長城在pc端、服務器端芯片的機會則比較確定一些。當然,現在市場風格已經發生轉變,大家更喜歡龍頭股,事實上,很多標的市場都已經選出來了,比如上證50就納入了韋爾股份、兆易創新這樣的龍頭公司。
《紅周刊》:現在有沒有做得好的集成商或者有這樣端倪的公司?
@唐史主任司馬遷:有這個跡象的特別多,但目前真正做得好的沒有幾個。所以2021年5g領域的投資,最大的預期差就在這個方向。一季度財報出來之前,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除了頭部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其他的都還沒有認知到。因為它們現有的客戶用不上,裝了基站的運營商都在虧錢,而中興和華為是很理解這種困境的,所以在發力如何降低應用的門檻。
蘋果產業鏈真正的“大戲”
在于蘋果汽車的蓄勢待發
《紅周刊》:相比半導體和5g,蘋果產業鏈的機會在哪里?
@唐史主任司馬遷:蘋果產業鏈首先還是手機鏈重新分配的問題。因為華為的市場受抑制,蘋果肯定會率先拿走一部分份額。2021年蘋果產業鏈有兩大因素需要關注,首先,從供應商的角度看,蘋果一季度就會上新品并使用mini led屏,而且不僅僅在手機上使用,汽車的很多增量部分也會直接使用mini led,但具體到蘋果,究竟哪些企業對其進行供應,還需要持續跟蹤財報。
其次,蘋果產業鏈2021年真正的“大戲”,則在于蘋果汽車的蓄勢待發。手機鏈后面最大的增量并不是手機,因為手機發展到現階段,在當前材料的基礎上,已經沒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后續使用柔性屏也就足夠了,很難再出現飛躍式的發展。所以,所有手機鏈的增量和變革,都落在一個點上,就是如何把現有手機的功能拆解開并落到汽車上去,因為汽車的智能化水平比手機多太多了。特斯拉造出了更便宜的電動車,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而蘋果汽車將是第一個真正的在手機上裝了4個輪子的汽車。所有在汽車上有待實現的電子化,蘋果在手機上都做過了,比如siri、監控駕駛員的攝像頭、監控道路的攝像頭等等,對于蘋果來說,把一個手機拆下來,對應到汽車場景上去,是順水推舟的事。這是蘋果汽車最大的亮點,會跟現在所有的汽車都不一樣,不論是否是智能化的,它首先會是全電子化的,除了必要的機械操作以外,應該會是全電子操作。
2021年科技股最大的風口在智能汽車
《紅周刊》:在科技領域,您覺得2021年最大的風口在哪兒?
孔令峰(鑫然投資董事長):就科技領域而言,智能汽車無疑是最大的風口,現在電動車率先做起來了,接下來整車廠商之間實現差異化競爭,肯定是靠無人駕駛等智能化應用,電動車再往上升級,智能汽車肯定是最大的方向。
除了科技領域,我個人更看好偏制造業的領域,一些行業并沒有太高的科技水平,但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比如面板領域的京東方a、安防領域的??低?,它們的共同特征是,都立足于中國,但需求是面向全球的大制造業龍頭。我們尤其喜歡行業最大的龍頭公司,比如??低?,它跟大華股份的市值差距越來越大,接下來它在人工智能賽道的研發投入也會更多,這樣門檻也更高,空間更大,龍一和龍二、龍三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