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9家信托公司陸續公布2020年“成績單”,各家業績躍然紙上。隨著財務數據逐步公開,信托公司薪酬及年終獎也成為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信托”)因河北疫情延遲披露財報的同時,被爆出拖欠員工績效獎金,從2019年至今僅發放基本工資。
據悉,財報數據顯示,渤海信托在2018年實現營收19.85億元,同比下降7.1%;實現凈利10.17億元,同比下降19.5%。
而后在具備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和公司管理經驗的新任董事長成小云帶領下,2019年業績出現成功扭轉且盈利的局面。
既然經營業績尚可,又是何種原因不發放員工績效獎金呢?對此,記者致電渤海信托相關電話,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拖欠2年績效工資
據知情人士透漏,關于獎金發放情況之前每年都有拖欠,但最后都會補發。其中,渤海信托2017年獎金拖欠,但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份期間,分6次發放;2018年獎金也拖欠,但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間,分11次發放。
由于眼下又面臨獎金發放的時間關口,但是截至目前,據該人士表示,將不會發放2019年的績效獎勵,2020年獎金更是奢望。據該人士猜測,獎勵或可能充公,由股東拿去補窟窿,之所以延遲不發放或為股東干預、限制、抽傭等造成。
其中,更為嚴重的是,有知情人士指出,2019年代扣的員工個稅也被公司擅自扣留了一部分,導致員工需要在個稅匯算清繳之時,由自己填補被挪用的個稅部分。這部分個稅直到年底才退回個人。
不僅如此,信托業保障基金部分也經常被股東層面挪用,導致無法及時給交易對手返還,嚴重影響公司經營。
據天眼查顯示,渤海信托股東總數3家,分別為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海航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23%、26.67%、22.10%,實控人為海航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資本則為海航集團旗下航空金融服務板塊,涉足租賃、保險、信托、證券、銀行、擔保等金融行業。
由于大股東隸屬“海航系”,而2020年疫情的爆發又進一步加劇了海航集團的風險處置工作。如此看來,挪用資金去填補窟窿似乎也有些道理,但在記者向相關部門求證時,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業績扭虧為盈
渤海信托前身為河北省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7月,渤海信托完成整體改制,更名為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注冊資本為36億元。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渤海信托實現營收29.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32%,營收排行業第13位。
實現凈利潤11.16億元,同比增長9.76%,凈利潤排行業第17位。公司總資產158.20億元,同比增長12.70%;凈資產131.34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到8.50%。
2019年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5966.03億元,人均凈利潤達到434.19萬元。
由于渤海信托2020年報數據還未披露,但截至2020年上半年,渤海信托實現營收8.60億元,同比增長4.21%;實現凈利潤5.82億元,同比增長8.41%。資產總額155.84億元、增長11.43%。
由此可知,渤海信托既沒有經營問題、也沒有資金鏈出問題,在疫情突發的2020年渤海信托也是盈利的。
同時,履新不足兩年的董事長成小云具備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和公司管理經驗,曾在廣發銀行、合肥農商銀行、營口沿海銀行、新光海航人壽等單位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在公司治理、內控審計、風險防控方面具有充足的經驗。
正如董事長成小云所言,對于信托而言,信托文化內容豐富多元,在核心內容包含了合規文化、誠信文化。那么,渤海信托自己的文化又體現在哪里呢?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