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精密鑄件pcc:基業長青的航發零部件巨頭。pcc 下設鑄造、鍛造、機體三大業務,產品包括復雜結構的熔模鑄造和鍛造零部件、機加工零部件等,下游市場涵蓋航空(70%)、電力(17%)和一般工業(13%)領域。公司抓住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高溫化契機,以大型鑄造結構件業務切入航發,在嘗試多元化后重新聚焦航空業務,并購整合了鑄造葉片、鍛造零部件、機體構件、高性能金屬等業務,通過橫向及縱向一體化延伸價值鏈,成為航發零部件全球巨頭。根據年報的披露,2015年pcc 實現收入100.05 億美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17.45 億美元,后被伯克希爾·哈撒韋以372 億美元收購,2019 年收入103 億美元。
技術壁壘造就寡頭壟斷,盈利水平前低后高。2015 年pcc 來自ge航空的收入為13 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5%。高性能葉片也幫助客戶份額持續提升,根據ge 官網的披露,2015 年ge 及cfm 發動機在波音公司中的份額已超過90%。航發零部件業務的技術壁壘較高,呈現寡頭壟斷格局,主要競爭者包括鎳基合金鑄造的howmet、鈦合金鑄件領域的ati 等。航發零部件前期投入較大,業務成熟后具有優異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歷史上,pcc 抓住機遇兩次擴產,在微觀上受折舊、利息等固定費用影響,利潤率呈現前期承壓、后期加速上升的態勢,2015 年營業利潤率為27%。
國內航發產業鏈公司涌現,面臨成長契機。目前國內尚無與pcc 對標的航發零部件龍頭,但已有公司在細分業務板塊涌現,呈現出較好的業務成長性與盈利能力,部分公司已切入國際巨頭供應鏈。根據招股書的披露,航亞科技2019 年50%的收入來自法國賽峰集團,在leap發動機低壓壓氣機葉片中占據30%以上的份額。借鑒pcc 的歷史經驗,國內零部件企業未來有望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規模效應,延伸高性能材料業務,實現高速成長。
投資建議:隨著十四五期間我國主戰機型的放量,以及部分型號的國產替換,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鏈有望保持高景氣度。我們建議從三個環節把握產業鏈投資機會:(1)主機廠:關注具備全種類航空發動機生產能力的航發動力;(2)零部件:在主機廠聚焦主業的背景下,關鍵零部件企業有望迎來歷史性機遇,推薦應流股份,重點關注航亞科技、中航重機等;(3)材料端:新型號航空發動機上先進材料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關注鋼研高納、圖南股份、st 撫鋼等。
風險提示:原材料境外采購的風險、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新冠疫情持續發酵的風險、國際轉包業務波動的風險、國內航空發動機景氣度不及預期的風險、新技術開發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