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1 年2 月26 日晚,公司發布2020 年業績快報,全年實現收入13.7億元,同比增長17.78%,實現歸母凈利潤1.54 億元,同比增長8.16%,業績符合市場預期。
新簽合同同比增長34%,高毛利訂單占比提升為利潤釋放提供基礎,bcg協同戰略持續推進,云托管saas 業務有望加速。公司2020 年第四季度實現收入6.35 億元,同比增長28.4%,實現歸母凈利潤0.91 億元,同比增長26.2%。公司2020 年上半年新簽訂單6.07 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新簽訂單增速達到34%,下半年訂單增速加速進一步驗證了疫情緩解下的業務加速,尤其包括云托管、城市停車、捷停車在內的新業務新簽訂單增速實現翻倍,業務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bcg 協同策略正持續推進。由于公司傳統硬件業務的毛利率相對新業務更低(約40%vs50%-60%,根據公司過去的年報數據區間),新業務的訂單增速超整體訂單增速也為未來的利潤彈性上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公司的云托管車道數拓展在2020 年受到疫情對線下客戶拜訪和入場施工的影響,進度低于2020 年初的公司目標,未來隨著疫情的逐步平穩以及b 端客戶對這一模式的接受度和認知的進一步培養和提升,云托管saas 業務在2021 年有望出現加速,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收入的可預測性。
維持“買入”評級。我們預計2020-2022 年公司實現收入13.69 億元、17.41億元、21.11 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4 億元、2.06 億元、2.69 億元。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風險;應收賬款惡化風險;新業務帶來的管理風險;假設和估計的偏差風險。
投資要點:
公司捷停車、 云托管累計存量效應驅動高速高速成長,維持“增持”評級,維持目標價17.23 元。市場認為公司c 端捷停車、b 端云托管、g 端城市停車業務占公司總收入比例較低,公司成長性有限。我們認為,2021 年公司c 端捷停車、b 端云托管、g 端城市停車存量累計效應將使得新業務占公司收入比例快速提升,好的商業模式與賽道驅動未來三年高速增長??紤]到公司2020 年受疫情影響并且新業務云托管在2020 年新增數量上低于之前預期的6000 條,調整公司在2020-2022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13(-2.49;-16%)、17.13(-4.43,-21%)、20.70(-8.05,-28%)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64(-2.49,-16%)、2.22(-0.8,-26%)、2.87(-1.58,-35.61%)億元,對應eps 0.25、0.34、0.44元??紤]到公司新業務累計存量效應驅動公司高速成長,維持“增持”評級,維持目標價17.23 元,對應2021 年50 倍pe。
截至當年年初累計鋪設量決定公司云托管當年收入基數,滾雪球累計效應驅動高增長。公司從設備向服務轉型,合同簽訂3 到5 年,每年獲取收入。2021 年云托管收入=((2019 新增臺數+2020 新增臺數)+2021 年新增臺數/2))*1.8。2020 年云托管存量超5000 條,為2021年業績打下良好基礎,未來隨著累計存量增長,凈利率將不斷提升。
捷停車用戶數與交易量快速提升,目前市場占有率約10%,捷停車同樣具備累計存量效應,未來三年將持續增長,并貢獻利潤。捷停車是智慧停車一體化服務平臺,目標是為c 端客戶創造更順暢的出行體驗、更便捷的停車體驗。截至2020 年底日交易訂單超200 萬筆、智慧停車場超15000 個、活躍用戶數超3000 萬,我國約有3.5 億機動車保有量,按照這個計算比例約10%.
催化劑:公司云托管與捷停車數據不斷提升
風險提示:部分地區疫情反復推遲業務開展
1、智慧停車主賽道根基已筑 ,云轉型再造未來成長新峰公司早期定位出入口設備供應商,2013 年進軍智慧停車領域,在硬件銷售外,拓展“平臺+運營”業務,2014 年軟件及平臺業務首次成為獨立業務線,占比1.9%。2018 年戰略轉型上半場完成,“天啟”paas 平臺推出,支撐起新一代云業務架構。2019 年以云停車和云托管為云轉型先鋒產品,公司開啟戰略轉型下半場。當前云托管市場推廣已常態化,車道覆蓋4000+,實現2 年內40 倍增長;云停車當前處于銷售試點階段,推廣項目約400 個,效果良好,預計2021 年全面推廣。
2、市場剛需驅動,云業務踩準行業變革節點
商業地產近年盈利能力下行,依靠杠桿和周轉已不足支撐發展,對物業板塊的精細化運作是未來方向。而物業管理已進入瓶頸期,傳統模式下人力成本高、經營效率低。云停車和云托管聚焦物管中停車場這一重要細分場景,依托“智能硬件+云化平臺”構筑核心產品力,實現輕量部署、無人值守、遠程運維,以5 年為周期測算可為物業節省50-80 萬元。云轉型不僅是公司自身的二次革命,更是賦能物管和商業地產的數字化革新。
3、云停車和云托管將開辟20 億收入空間,勾勒公司發展拐點公司存量停車場12 萬個、存量車道30 萬條,預計新舊客戶比例1:1,則總車場數24 萬個、總車道數60 萬條。結合客單價測算,兩大云產品每年營收將達21.6 億元。新增門禁、考勤、業財分析等訂閱模塊提升arpu,輕量部署降低單位客戶服務成本,造就云業務高毛利屬性。訂閱模式下客戶按月或按年支付費用,不會產生較大應收賬款。當前云業務占總營收達10%+,隨未來占比提升,公司現金流和毛利率上升拐點將逐漸勾勒清晰。
4、技術優勢及客戶資源雙奠基,龍頭地位領先的內生邏輯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智慧停車服務提供商,服務用戶超1 億,市占率top1。
公司2020 年中標數量56 個,主要單位為公立部門及知名企業,可見g 端b 端大客戶認可度?!敖萃\嚒霸禄钣脩魯?500 萬+,日均交易筆數180+,在c 端也有充分客戶沉淀。公司重視研發,專利數量業內領先,參與多項行業標準制定。技術為內功,客戶資源為護城河,公司在鞏固智慧停車江湖地位外,有望領跑云業務新賽道。
盈利預測:持續看好公司在智慧停車與云服務領域的地位優勢,我們給予捷順科技2022 年27x pe,公司2020/2021/2022 年凈利潤預計為1.47 / 1.94/2.63 億元,合理估值為70 億,目標價11.07 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戰略升級帶來的管理風險;新業務發展不及預期風險。
事件:2021 年1 月7 日晚,公司發布2020 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母凈利潤1.42~1.85 億元,同比增長0-30%。
新簽合同同比增長34%,業務結構優化,bcg協同戰略持續推進。根據公司2020 年業績預告數據,對應2020 年第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0%-69%。公司上半年新簽訂單6.07 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新簽訂單的進一步加速驗證了疫情緩解下的業務加速,尤其包括云托管、城市停車、捷停車在內的新業務新簽訂單增速實現翻倍,業務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bcg 協同策略正持續推進。
維持“買入”評級。我們預計2020-2022 年公司實現收入14.43 億元、18.30億元、24.59 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3 億元、2.32 億元、3.26 億元。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風險;應收賬款惡化風險;新業務帶來的管理風險;假設和估計的偏差風險。
事件
1 月7 日晚,公司發布2020 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 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2 億元至1.85 億元,同比增長0%至30%。
簡評
1、業績逐季向好,疫情影響消退。
公司預計2020 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2 億元至1.85 億元,同比增長0%至30%,其中四季度歸母凈利潤0.80 億元至1.22 億元,同比增長10%至69%。20q1 至20q3,公司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9 億元、0.47 億元、0.35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37%、-31.84%、89.05%。在經歷上半年疫情對公司業務的較大影響后,三、四季度以來公司業務逐漸恢復正常,業績實現同比較快增長。
2020 年,公司整體新簽訂單增速34%左右,新簽訂單的實施交付帶來公司利潤的增長。
2、捷停車駛入快車道,云托管穩步發展,城市停車訂單飽滿。
公司在穩定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重點拓展捷停車、云托管、城市停車等新業務。捷停車方面,根據公司公眾號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末,捷停車已在全國350 城市實現場景覆蓋,覆蓋停車場數量超過1.5 萬個,全年凈增0.4 萬個,涉及車道近6 萬條,全年凈增1.6 萬條,覆蓋車位數超600 萬個,全年凈增150 萬個,累計線上注冊用戶數超3000 萬,全年凈增1800 萬。捷停車·租車位覆蓋深圳81 個智慧停車場,近8000 個共享車位全部接入“深圳共享停車”平臺,未來還有31 個錯峰停車項目、超300 個預約車位項目在加速接入中。云托管方面,截至2020 年末,公司云托管車道超過5000 條,全年凈增超過4000 條。城市停車方面,2020 年公司中標近20 個新項目,共落地城市近40 個。我們認為,隨著疫情緩解,公司捷停車、云托管、城市停車業務將進一步加速,驅動業績向好。
3、全年現金流有望轉正。
近兩年公司現金流不佳,主要受分期付款模式和大客戶戰略影響。今年以來,市場競爭環境向好,同時公司縮小分期業務規模,云托管等新業務逐步放量,二、三季度現金流同比明顯向好,前三季度經營凈現金流為-0.2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7 億元,公司2020 全年現金流有望轉正。
4、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公司系國內智慧停車行業龍頭,已由傳統的硬件提供商轉型為智慧停車saas 服務提供商,捷停車、云托管業務仍在加速兌現,城市停車業務訂單飽滿,未來營收貢獻有望顯著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1/2022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 億元、2.1 億元、2.8億元,對應pe 分別為33x、25x、19x,維持“買入”評級。
5、風險提示:疫情影響超預期,公司智慧停車運營服務業務發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