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投資評級與估值:維持20 年盈利預測,上調21-22 年盈利預測,預測2020-2022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04 億、45.22 億、63.38 億(前次預測分別為31.04 億、43.47 億、58.77 億),同比增長60%、46%、40%,當前股價對應2020-2022 年pe 分別為85x、58x、41x,維持買入評級。
歷史悠久,幾度沉浮,復興在望。汾酒前身成立于1875 年,歷史悠久而輝煌。1988 年起汾酒連續6 年收入效益位居全國食品飲料企業之首,有“汾老大”之稱,1994 年汾酒成為國內第一家白酒上市公司。上市以來汾酒經歷了低谷-恢復-增長-調整-復興五個發展階段。復盤汾酒歷史,一方面深厚的歷史底蘊、強大的名酒基因、廣泛的消費者基礎成為汾酒走出調整走向復興最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管理團隊和激勵機制也起到決定性作用。
品牌強勢,機制靈活,團隊優秀。品牌上,汾酒有“清香鼻祖”和“汾老大”之稱,品牌底蘊深厚。汾酒曾蟬聯5 屆全國名酒評選,歷史上只有茅臺、汾酒和瀘州老窖做到。機制上,汾酒在本輪行業復蘇中改革走在最前列,改革帶來了公司全方位的變化,最大限度激發了公司增長潛力。團隊上,汾酒董事長李秋喜責任心強,勇于攻堅,帶領管理層全力推進改革,掃除汾酒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障礙,體現出卓越的企業家精神。銷售公司總經理李俊出身市場一線,具有豐富的市場運營經驗,在營銷方面戰略眼光獨到且執行力極強。
全國化與高端化并進,2025 年收入空間可看400-500 億。汾酒未來的成長路徑來自于全國化與高端化兩條路徑。當前汾酒全國化布局已初步完成,但多數省外市場規模小,空間大。我們認為汾酒具備1)全國化品牌基因;2)強勢大單品;3)獨特的香型優勢;4)強大的大本營市場;5)全國化的渠道管理能力,看好汾酒從初步全國化走向深度全國化,從區域擴張角度來看,未來5 年收入空間可看400-500 億。產品角度,玻汾作為光瓶酒,在50-100 元價格帶競爭優勢突出,量價均有成長空間;青花20 作為清香次高端大單品,將受益于次高端行業擴容及汾酒全國化的推進,看好未來5 年玻汾及青花20 均成長為百億大單品。青花復興版是汾酒高端產品代表,有望在千元價格帶打開空間,汾酒作為清香龍頭,品牌底蘊深厚,我們認為汾酒具備高端化能力,青花復興版一旦成功占位,5 年規??煽?0 億。結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產品角度,汾酒5 年收入空間可看400-500 億。
預計2025 年汾酒凈利率將提升至30%-35%,給予汾酒2021 年可比公司平均peg(2.1x),對應市值約4000 億。凈利率方面,我們認為未來5 年汾酒凈利率提升潛力較大,并從毛利率、費用率、所得稅率及消費稅率四個角度進行了詳細測算,預計2025 年汾酒凈利率可達30%-35%,收入可達400-500 億,對應歸母凈利潤120-175 億??紤]到汾酒未來5 年具有高成長性,我們選用peg 相對估值方法,給予汾酒2021 年可比公司平均peg(2.1x),對應市值約4000 億。
股價表現的催化劑:長江以南市場擴張順利;核心單品價格表現持續強勢。
核心假設風險:經濟下行影響中高端白酒需求;新冠疫情反復可能導致中高端白酒消費場景缺失;食品安全事件。
嚴格執行控貨政策,春節批價平穩,動銷靚麗。次高端白酒消費場景一定程度上受疫情影響,各酒企表現有所分化,汾酒動銷表現靚麗。草根調研顯示,春節期間青花20 批價330-350 元,青花30 年批價730-760 元,批價走勢相對平穩;汾酒銷售公司全國回款進度約為35%,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受益節前汾酒執行嚴格的控貨政策,省外多家經銷商反映缺貨,節后庫存壓力小,部分經銷商動銷增速達到30%以上。
“抓兩頭”產品戰略,青花、波汾表現亮眼。汾酒第一輪改革已經聚焦中高端,推出青花20/40,在2012 年之前受益于四萬億投資拉動的白酒需求,銷量保持高增長,但行業調整期受挫。此輪白酒復蘇轉向大眾消費,明確的消費升級趨勢帶來次高端擴容,利好品牌底蘊厚重的汾酒。青花17、18、19 連續三年增速保持40%以上,2020 年10 月份上調開票價和團購價,控貨挺價政策實施良好。青花30 復興版沖擊千元價格帶,意在品牌塑造和次高端價格空間釋放,目前僅直供高端商超,有望于下半年向傳統渠道供貨。波汾則主打低端市場,充分利用汾酒品牌效應和強勁的渠道推力,在全國范圍擴張,考慮到廣闊的消費群體和大眾酒結構升級,預計波汾未來量價齊升。
省外市場加速發展,十四五規劃三步走。2017 年汾酒實行國企改革,全國化再度拉開序幕。集中資源重點發展山西大本營市場和環山西板塊;渠道端推進營銷組織扁平化、渠道下沉,經銷商和終端網點數量大幅增加。
截至2020 年底,經銷商3000 家左右、可掌控終端突破85 萬家,億元市場17 個,長江以南市場平均增速超過50%,開拓省外市場節奏順利。2020年汾酒集團省外與省內市場收入比例預期達到6:4,第一次實現省內外銷售收入結構性反轉,未來全國市場有望進一步釋放收入彈性。十四五規劃期間,汾酒分三階段進行營銷改革。2021 年營銷深入調整,主要解決經銷商問題包括產品升級、渠道利潤等;2022-2023 年省外高速高質發展,長江以南市場實現顯著突破,同時開拓國際市場;2024-2025 年加速發展期,青花營收取得歷史性突破,汾酒、杏花村兩大品牌相互支撐,全國化進程上全面完成“1357”的市場布局。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嚴格執行控價政策,春節期間批價平穩,動銷靚麗;產品戰略清晰,受益次高端擴容和大眾酒廣闊市場;省外市場加速發展,進一步釋放收入彈性。預計公司20、21、22 年分別收入為140、176、218億元,增速分別為+18%、+25%、+24%,預計20-22 年凈利潤分別為28.6、38.6、49.4 億元,同比+47%、+35 %、+28%,對應的eps 為3.28、4.42、5.66 元,當前股價對應20-22 年pe 為139x、103x、81x。維持“推薦”
評級。
風險提示:局部地區疫情反復;省外市場競爭加??;產品推廣不及預期;食品安全問題。
十三五圓滿收官,四個季度收入和利潤均正增長。近期公司發布2020 年業績預告,公司營收137.91 億元-140.91 億元,同增16.08%-18.60%; 歸母凈利潤28.05 億元-30.95 億元, 同增41.56%-55.47%。順利完成2020 年初制定的12%以上目標,十三五公司圓滿收官。預計2020 年汾酒集團收入增長17%,利潤總額預計同增60%。根據預告,預計2020q4 公司營收34.17 億元-37.17億元,同增24.07%-34.97%;歸母凈利潤3.44 億元-6.34 億元,同增41.56%-160.91%。2020 年全年來看,公司四個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q1、q2、q3 營收增速分別為2%、18%、25%,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9%、16%、69%)。去年疫情中公司迅速恢復,得益于玻汾提價貢獻及產品結構優化等。
十四五新征程,自我調整后再出發。十三五分三大階段:2016 年是汾酒改革蓄勢期,2017 年-2019 年是汾酒改革發力期,2020 年是汾酒改革鞏固期。十四五分三大階段:2021 年為深度調整期,主要調經銷商結構;2021-2023 年為轉型發展期,重點是省外特別是長江以南實現較大發展,杏花村規模質量雙提升;2024-2025 年為汾酒加速發展期,實現青花歷史性突破,基本實現汾酒、杏花村相互支撐格局,全面實現1357 全國化布局。
未來公司五大看點,改革進一步深化。第一,構建2+2 品牌,第一個2 是指汾酒和竹葉青,第二個2 是指杏花村品牌和系列級品牌,汾酒和竹葉青核心驅動公司發展,杏花村品牌和系列品牌是有益補充。第二,以竹葉青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平臺,竹葉青是公司未來打造的一個核心品牌,未來有望放量。第三,“抓兩頭強腰部”產品策略下青花系列持續拉升公司品牌力,青花30?復興版謀求千元價格帶放量大單品,玻汾鞏固40-60 元價格帶大單品,強化腰部老白汾和巴拿馬產品競爭力。第四,區域擴張實施“1357”全國化布局,十四五期間省內外營收比重有望從目前的4:6 提升至未來的3:7。第五,隨著公司布局逐步完成,產品結構優化疊加全國化布局深化,規模效應下公司凈利率有望從目前的20%左右提升至未來的30%以上。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當前公司品牌勢能持續釋放,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產品策略,青花30?復興版拉升公司品牌力,區域擴張按照“1357”布局,推進省外規模型市場實現突破,推進渠道下沉和精細化管理。我們預計2020-2022 年eps 分別為3.32/4.17/5.17(前值分別為2.82/3.41/4.17),當前股價對應pe 分別為121/97/78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拖累消費;白酒政策調整;省外擴張不及預期;青花30?復興版推廣不及預期。
事件:公司披露2020 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6.08%-18.6%,凈利潤同比增加41.56%-55.47%;取中值來看,預計全年收入/凈利潤約為139 億元/30.95 億元,分別同比+17%/51%。單q4 來看,預計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24%-35%/ 96%-216%,取中值,q4 收入/凈利潤約為35.67 億元/6.19 億元,分別同比+30%/156%。四季度業績增速環比提速,高端酒持續放量;去年q4 利潤端基數較低,驅動q4 單季凈利潤呈現高速增長。
產品、渠道結構持續優化,ip 文化布局邁出第一步,2020“大勢已成”。
2020 年是公司全面完成“4421”三年攻堅目標及“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決勝收官之年。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公司堅定增長目標不動搖,通過持續細化產品定位、深化渠道變革,及加強文化建設及輸出,實現2020 年的完美收官。1)產品端:“抓兩端,帶中間”節奏清晰,效果顯著。青花汾的持續突破帶動公司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玻汾穩中有升,主攻消費者教育,為全系列酒的導入打好基礎;竹葉青綁定大健康概念,在廣東、浙江迎來放量,拉動配制酒取得高速增長。2)渠道端:深化省內優勢,省外市場多點開花。公司貫徹“1357”市場布局策略,一方面廣納優質經銷商,另一方面加深渠道建設。公司組織架構持續下沉,可控終端數字化網點快速鋪開。3)文化建設:作為四大名酒之一,汾酒歷史底蘊深厚,公司圍繞酒文化,2020 年重點建設投資三大項目:汾酒集團文旅產業項目、竹葉青大健康產業項目、“雙中心”項目,為汾酒全球化布局的長遠目標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
2021 為深入調整期,“十四五”五年三階段“復興在望”?!笆奈濉狈诰莆迥暌巹澇鰻t,三階段營銷改革目標確立。2021 年為營銷深入調整期:
調整經銷商結構,優化營銷體系管理,提升經銷商利潤; 2022-2023 年為改革轉型發展期:重心放在長江以南市場,實現省外市場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方面,完成杏花村品牌梳理,劍指大單品放量。2024-2025 年為營銷加速發展期:實現青花規模歷史性突破,基本實現汾酒、杏花村兩大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1357”全國化布局全面完成,營銷體系質量持續提升,打造科學、高效的數字化營銷體系,將汾酒打造成最具競爭力品牌,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較大的影響力。
與華潤合作持續深入,協同效應逐步釋放;“六定”改革初見成效,未來降本增效空間廣闊。自2018 年引入華潤以來,公司在管理及渠道端均與華潤加大合作,形成強協同。2020 年公司依托于華潤高端渠道ole'精品超市,進行青花汾酒30·復興版的推廣,助力汾酒高端品牌的塑造。除了加強與華潤的合作,公司致力于組織架構改革,實現管理效率提升。2020年,公司持續推動“六定”改革方案,即“定職數、定員額、定機構、定機制、定薪酬、定任期”。通過8 月、9 月的努力,公司集團職能部門減少60%;股份職能部門減少48.27%,總部內設機構減少80.83%;中層管理人員減少59.84%,基層管理人員減少73.28%。本輪內部人員改革后,公司有效提升管理效能,縮短決策鏈條,極大地煥發了組織活力;另一方面,成本費用支出也得到良好控制。隨著國改持續推進,公司降本增效空間廣闊。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公司歷史沿革順利,“十四五”規劃有望持續推動產品、渠道、管理多方面齊頭并進,汾酒品牌有望從立足山西走向全國,轉變為扎根中國走向世界。預計公司20、21、22 年分別收入為140、176、218 億元,增速分別為+18%、+25%、+24%,預計20-22 年凈利潤分別為28.8、38.6、49.3 億元,同比+47%、+35 %、+28%,對應的eps 為3.28、4.42、5.66 元,當前股價對應20-22 年pe 為114x、85x、66x。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品牌宣傳不及預期,省外競爭激烈渠道開拓不及預期,經濟復蘇速度慢,食品安全問題。
底蘊深厚的文化名酒,汾酒品牌力未完全兌現。汾酒在1500 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以“汾清”為名首現于史書,自唐代起便有相關詩詞流傳至今。近現代汾酒亦是巴拿馬甲等金獎得主、比肩茅臺的四大名酒之一,但因定價決策失誤和負面事件拖累錯過90 年代名酒價格放開后高端酒品牌奠定期,至今仍被視為次高端白酒之一,品牌力未完全兌現。
自上而下的國企改制,壓力下的汾酒復興之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周期性行業前景黯淡,以煤炭為支柱產業的山西省亟需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山西國資委旗下優質資產汾酒得到優先考慮。自2017年汾酒董事長李秋喜簽訂責任狀以來,汾酒開啟了全方位的國企改革、密集推動多項措施:引入戰略投資者華潤、推出股權激勵、整體上市等等,近幾年來成效顯著,多項財務指標領跑行業,呈現復興之勢。
全國化和高端化驅動下,汾酒未來收入空間廣闊。全國化:以北方為基地市場,支撐對南方市場的擴張;以玻汾為前鋒,為全系產品導流;以激勵機制賦能,渠道管理能力持續提升。高端化:成為全國性高端品牌是汾酒最終的追求,2020 年青花復興版的上市標志著汾酒高端化進程加速;千元價格帶景氣度高、增量空間大,從品牌底蘊、香型差異化、激勵機制和管理層能力來看,我們認為青花復興版有望成功進入高端酒陣營。在全國化和高端化驅動下,汾酒未來收入空間廣闊。
我們預計20-22 年公司收入分別為139.45/173.25/215.00 億元,同比增長17.38%/24.24%/24.1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69/42.85/55.59億元,同比增長58.29%/39.65%/29.71%,eps 分別為3.52/4.92/6.38元/股,按最新收盤價對應pe 為102/73/56 倍。公司業績成長性高,給2021 年75 倍pe,合理價值367 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全國化不及預期,復興版不及預期,食品安全風險。